
研究人員發展出利用生物質合成共聚酯單體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研究員張濤與研究員王愛琴/李寧團隊,聯合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研究員(DNL0603)王峰團隊,發展出一種利用乙醛和丙烯酸酯的生物質合成共聚酯單體新方法。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性質可調的共聚酯需求越來越高。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醇酯)(
Science Advances:我國科學家在木質纖維素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發表題為“Valorization of lignin components into gallate byintegrated biological hydroxylation, O-demethylation,and aryl side-chain oxid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
Bioresource Technology:秸稈高溫厭氧消化菌-炭生物強化研究獲進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之一,農作物秸稈產出量極大。秸稈廢棄物如果不能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將帶來許多環境問題。厭氧消化作為一種秸稈能源化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實現秸稈減量化,并可產生清潔能源——沼氣,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價值。然而,秸稈中含有大量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結晶態木質纖維素,導致秸稈厭氧消化系統普遍存在甲烷產率低、產速慢的問題
研究人員發展出木質素催化轉化制備芐胺的新路線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李昌志、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發展出一步法將木質素中含量最豐富的β-O-4結構片段選擇性胺化解聚生成芐胺的新策略,并打通了從真實木質素原料到芐胺的制備路線。木質素是植物類生物質的主要成分,由苯丙單元通過C-O或C-C鍵連接構成,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可再生芳香類化合物資源之
研究人員提出載體氧缺陷介導的生物質直接甲烷化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研究員王峰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特聘研究員王敏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載體氧缺陷介導的生物質直接甲烷化新方法,實現了包括木質纖維素在內的生物質資源在溫和條件下(<200℃)的高選擇性轉化制甲烷,為生物質資源的利用開拓了新路徑。甲烷作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將廢棄的生物質資源轉化為甲烷十分
Energy:生物質熱解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上海交大農生學院資環系本科生羅來鵬同學在熱力學領域頂尖期刊《Energy》(中科院分區一區期刊,影響因子6.082)上發表題為“Insight into master plots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s”的研究論文。生物質熱解是在完全無氧或缺氧的條
Energy: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創新工作室本科生發表有關主曲線法的論文
近日,上海交大農生學院資環系本科生羅來鵬同學在熱力學領域頂尖期刊《Energy》(中科院分區一區期刊,影響因子6.082)上發表題為“Insight into master plots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
研究揭示沼渣生物炭調控土壤有機碳結構變化的微生物驅動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栽培與調制創新團隊與廣東工業大學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調控農田土壤有機碳結構變化的微生物驅動機制,對土壤碳庫增加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上。據鄭學博副研究員介紹,土壤有機碳庫是全球陸地表層系統中最大的
英國研究表明真菌可以為生產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價值的化學物質提供解決方案
約克大學官網最近發布消息稱,由約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一種真菌中發現了一種酶,可以作為催化劑引發生化反應,分解木質纖維素。該項研究表明,這種酶可以使農業廢料釋放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這可能為生產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價值的化學物質提供解決方案。這項研究使用了林業和農業廢料如麥秸中的木質纖維素??茖W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如果可以找
研究發現氮富集促進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固存新機制
大氣氮(N)沉降顯著影響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有機碳動態。土壤團聚體在土壤結構穩定和土壤有機碳碳固持中起重要作用。盡管對N素富集影響植物非根際土壤碳動態變化的研究較多,但土壤團聚體對N素富集的響應及其對有機碳固存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博士侯恩慶在研究員曠遠文的指導下,聯合南京大學科研人員,分析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76個N添加實驗數據,評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