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子刊:年輕血液中的確有不老密碼!科學家首次發現,細胞外囊泡的年齡相關變化會導致衰老干細胞中長壽蛋白
猶記得幾年前,“換血逆轉衰老”的新聞著實大火了一陣,甚至還開展了輸血抗衰老的臨床試驗。不過在一些科學家看來,事情大概沒這么簡單,換血可能是“麻煩又難以奏效”的逆轉衰老的方法。搞清楚現象背后的機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最近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發現,研究結果顯示,在肌肉衰老方面,輸注年輕血液帶來的
STTT:NK細胞來源的胞外體miR-1249-3p改善實驗型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是最常見的代謝性糖尿病,其特征是高血糖(也稱為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遵循高脂肪飲食的人特別容易患肥胖癥,這顯然是導致人類胰島素抵抗的最常見原因。
J Extracell Vesicles: 缺氧時促血管生成細胞外囊泡的分泌依賴于自噬相關蛋白Gabarapl
腫瘤缺氧是實體腫瘤的一個標志,與腫瘤進展、轉移發展和治療抵抗有關。作為對缺氧的反應,腫瘤細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誘導血管形成,恢復缺氧區域的氧氣供應。細胞外小泡(EVS)是腫瘤微環境中細胞間通訊的媒介
CircEAF2通過miR-BART19-3p/APC/β-catenin軸抑制EB病毒陽性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進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與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臨床轉歸密切相關。環狀RNA(CircRNAs)在淋巴瘤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CircRNA在與EBV相關的DLBCL進展中的潛在機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癌癥相關成纖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癌癥進展中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靶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臨床上取得的成功,腫瘤微環境(TME)在尋找新的癌癥治療方法方面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腫瘤來源的miR-378a-3p胞外囊泡通過激活Dyrk1a/NFATC1/Angptl2軸促進骨轉移而促進骨溶解
大多數前列腺癌(PCA)相關死亡是由進展到骨轉移引起的。最近,細胞外小泡(EVS)在腫瘤轉移前生態位形成中的重要性已有報道。
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靶向腫瘤治療的腫瘤調節因子和載體
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種多能基質細胞,具有向多種細胞類型分化的能力。
在3D微流體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中,細胞外囊泡介導的microRNA 124抑制腫瘤進展和M2小膠質細胞極化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具侵襲性的腦癌類型之一。GBM進展與小膠質細胞活化密切相關; 因此,了解人類GBM和小膠質細胞之間的串擾的調控可能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療策略。
癌細胞來源的外泌體circUSP7通過調節miR-934/SHP2軸誘導CD8+ T細胞功能障礙和抗pd1耐藥
CD8+ T細胞在先天抗腫瘤免疫應答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CD8+ T細胞功能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得到證實,包括非小細胞肺癌(NSCLC)。然而,CD8+ T細胞功能障礙在人類NSCLC中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
脂肪源性細胞外囊泡中的多種rna及其治療潛力
脂肪組織被認為是一種能量儲存和活躍的內分泌器官,它通過血液循環產生和分泌大量的脂肪因子來調節遠處的目標,特別是細胞外囊泡(E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