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非編碼RNA在胃腸道腫瘤化療中的作用
來源:本站原創 2021-12-27 13:10
胃腸道(GI)癌癥,包括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胰腺癌,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熓侵委熗砥谖改c道癌癥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化療耐藥已成為阻礙腫瘤成功清除、導致轉移和復發的關鍵挑戰。
胃腸道(GI)癌癥,包括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道癌和胰腺癌,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熓侵委熗砥谖改c道癌癥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化療耐藥已成為阻礙腫瘤成功清除、導致轉移和復發的關鍵挑戰。耐藥機制復雜,涉及的因素和途徑很多。在這些因素中,非編碼RNA(NcRNAs)是胃腸道腫瘤發生的關鍵調節因子,因此可以誘導化療耐藥。
這是因為ncRNAs可以靶向多條信號通路,影響下游基因,并調節增殖、凋亡、腫瘤細胞遷移和自噬。NcRNAs還可以誘導腫瘤干細胞特征,影響上皮-間充質轉化。因此,ncRNAs可能成為聯合化療治療胃腸道腫瘤和預測治療反應的新靶點。
圖片來源: https://doi.org/10.1016/j.omtn.2021.10.004
MiRNAs與結直腸癌化療反應
Mir-135b參與大腸癌的多種癌細胞過程,如增殖、凋亡和侵襲等。此外,miR-135B已被證明可以抑制大腸癌中的磷酸酶和緊張素同源蛋白(PTEN)信號。MIR-182可促進多種惡性腫瘤的耐藥性、細胞增殖和轉移。MiR-182基因敲除可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增殖。28部分miRNAs在5-氟尿嘧啶(5-FU)耐藥的大腸癌細胞株和腫瘤組織中過表達。
IncRNAs與胃癌對化療的反應
一些lncRNAs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并參與多種化療耐藥機制,如藥物靶點突變、藥物外排增加、細胞凋亡抑制和DNA損傷修復等。此外,lncRNA通常會增加化療耐藥性,但它們幾乎不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LncRNA UCA1促進了胃癌的轉移和腫瘤生長。據報道,UCA1可以增加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口腔鱗癌、膀胱癌和胃癌對順鉑的耐藥性。據報道,UCA1基因敲除通過調節bax和切割的caspase-3/9的表達來增加細胞凋亡。激活的Bax蛋白導致促凋亡因子從線粒體釋放到細胞質中,從而增加細胞凋亡。
PC中的lncRNAs與化療反應
LncRNA LINC00346在非小細胞肺癌和膀胱癌中表達上調,被認為是這兩種癌癥的促癌物。新的研究表明LINC00346在PC中過表達,這可能是一個預后標志。LINC00346過表達與PC患者總生存期縮短相關。
IncRNAs與肝癌的化療反應
LncRNA Gas5(生長停滯特異性5)首次被鑒定與細胞生長停滯有關。最近的研究表明,Gas5在多種人類腫瘤中異常表達。研究人員已經表明,在幾種癌癥類型中,Gas5的表達下調,如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與匹配的組織樣本相比,在肝癌細胞系和組織中檢測到Gas5的表達水平降低。Gas5的低表達與肝癌患者較短的生存率和淋巴結轉移有關。Gas5的過表達抑制了細胞周期進程,而在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幾種癌細胞中,Gas5的過表達促進了細胞的增殖和細胞活力。
LncRNAs在化療耐藥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圖片來源: https://doi.org/10.1016/j.omtn.2021.10.004
外科手術被認為是大多數胃腸道癌癥的主要治療方法,但許多癌癥是在晚期被診斷出來的,那時他們被認為是不能手術的。雖然那時化療和放療是可行的,但這些方法很少能完全治愈。因此,GI治療中化療方案的重大改進迫在眉睫。大多數胃腸道腫瘤對化療的不良反應可以歸因于多種機制。
化療耐藥的原因很多,如藥物攝取減少、藥物外排增加、前藥激活程度降低、分子靶點改變、DNA修復機制改善、促凋亡機制破壞或抗凋亡基因過度表達等。許多源于生物技術和分子生物學的新技術,如生物信息學分析、基因組修飾、高通量測序、藥物化學和小鼠模型,已經被用來揭示一系列ncRNA在各種癌癥的啟動、生物學、進展和治療反應中的廣泛參與。(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文獻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注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于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注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