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新一代抗癌細胞療法出爐!將紅細胞改造為人工抗原呈遞細胞,有潛力治療一系列癌癥
2021年5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T細胞通過T細胞受體(TCR)對癌癥抗原的特異性識別,在抗癌免疫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旨在操縱或模擬T細胞反應的方法(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已成為抗癌治療的一個重要焦點。然而,與這些治療相關的局限性(包括致命的不良反應和某些情況下的抵抗性產生),以及自體CAR-T細胞所需的復
Sci Immunol:重編程技術可以將成纖維細胞轉變為抗原呈遞細胞
2018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將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稱為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細胞。該過程快速有效,代表了直接重編程誘導免疫的開創性貢獻。重要的是,該發現開辟了開發針對癌癥的新型基于樹突細胞的免疫療法的可能性。我們所謂的樹突狀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哨兵。他們的任務是掃描我們的組織中的外來顆粒,如細菌,病毒或癌細胞,并吞噬它們。他們隨后將顆粒分解成
基于抗原呈遞細胞的黑科技獲羅氏超10億美元青睞,擠壓細胞顯示出特異性抗癌效果
16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SQZ Biotech與羅氏(Roche)宣布擴大合作,并達成價值超過13.7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羅氏將繼續利用SQZ的平臺開發基于抗原呈遞細胞(APCs)的抗癌細胞療法。該合作包括1.25億美元的首付里程金和每個項目可達2.5億美元的長期里程金。根據協議內容,SQZ有可能獲得高達10億美元的付款。早在2015年時,這兩家公司曾達成接近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基于外周血
Nat Biotechnol:利用模擬抗原呈遞細胞的生物材料支架促進T細胞高效增殖
2018年1月19日/生物谷BIOON/---免疫學家和腫瘤學家正在利用過繼細胞轉移技術,操縱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抵抗癌癥和其他疾病。在正常的免疫反應中,一種被稱作T細胞的白細胞經另一種被稱作抗原呈遞細胞(APC)的免疫細胞的指導后擴大它們的數量,并且保持存活。過繼細胞轉移程序正是在培養皿中模擬這一過程,即從患者身上取出T細胞,讓它們繁殖,有時對它們進行基因修飾,然后將它們移植回患者體內,這樣它們就能
JCI:抗原呈遞細胞中的PD-L1表達或可預測哪些患者受益于癌癥免疫治療
2018年1月19日/生物谷BIOON/---盡管免疫療法對癌癥治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事實上僅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對這些療法作出反應。美國密歇根大學外科教授、病理學教授和免疫學與生物學教授Weiping Zou博士說,“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它們在這些患者中起作用?我們并不很好了解它們的作用機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Zou和同事們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一個重要的線索。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1月1
第九章 免疫系統--一、淋巴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與免疫
第九章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immune system)是機體保護自身的防御性結構,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結、脾、扁桃體)、其它器官內的淋巴組織和全身各處的淋巴細胞、抗原呈遞細胞等組成;廣義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細胞及結締組織中的漿細胞和肥大細胞。構成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細胞,它使免疫系統具備識別能力和記憶能力。
第二節 其他抗原呈遞細胞
第二節 其他抗原呈遞細胞 除了MPS細胞外,體內還有其它某些細胞具有原呈遞功能。 一、樹突狀細胞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是體內不同于MPS細胞的另一類重要的抗原呈遞細胞,其共同的生物學特性是細胞表面有許多樹枝狀突起,胞內具有豐富的線粒體,但粗面內質網、溶酶體與核糖體不發達,細胞表面無綿羊紅細胞受體及SmIg。
第三節 抗原呈遞細胞的抗原呈遞作用
第三節 抗原呈遞細胞的抗原呈遞作用 細胞在其表面以能被T細胞受體(TcR)特異性識別的方式表達抗原的過程稱為抗原呈遞。APC以MHC-Ⅱ分子限制的方式將抗原遞給輔助性T細胞(TH);各種靶細胞心以MHC-Ⅰ限制的方式將抗原呈遞給細胞毒性T細胞(TC)。APC的抗原呈遞作用是一個涉及抗原攝取、處理與呈遞的復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