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科生物啟動新冠肺炎疫苗ReCOV國際多中心II/III期臨床研究,多重策略或可有效應對Omicron變異株
近日,創新型疫苗企業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科生物”或“公司”)宣布,其研發的重組雙組分新冠肺炎疫苗(以下簡稱“ReCOV”)已經獲得菲律賓批準,開展II/III期臨床研究,這是瑞科生物ReCOV疫苗繼在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后,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
新冠肺炎是2020年美國的第三大死亡因素
2019年開始在全世界爆發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其中,由于防疫政策和政府引導下的群眾認知不同,世界范圍內的疫情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在此背景下,美國2020年死亡總人數超過335萬人,新冠肺炎僅次于心臟病和癌癥,直接導致了超過35萬人死亡,成為2020年美國的第三大死因。2020年,美國記錄的死亡人數比201
過敏、濕疹也有優勢?英國大型研究:這些疾病能大幅降低新冠肺炎風險
新冠疫情已持續近兩年,它仍在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公認的新冠肺炎風險因素涉及男性、肥胖和一系列基礎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高血壓等。但對于較輕疾病風險的描述一直都還是空白。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新冠疫情推動著向有嚴重疾病風險的個體傳播;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至少有一些導致新冠肺炎的風險因素可能不同于那些重癥
NAT MED:揭秘地塞米松治療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作用機制!
近段時間,Sarthak Sinha教授及其團隊針對地塞米松對新冠患者的作用機制展開了研究,以探索出針對危重新冠患者的新療法。
研發抑制透明質酸合成的特效藥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截至2021年9月28日,已在全球感染超2.3億人,死亡超472萬。變異毒株的不斷涌現使新冠病毒與人類共存成為大概率事件,尋找應對新冠病毒的防治策略已成為全球科學家和政府面臨的重要議題。目前,國內外已有數款預防新冠的疫苗獲批上市,但治療新冠肺炎依然缺乏特效藥。因此,探索不同病毒株共同的致病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深圳市
連花清瘟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在歐洲引發關注
國內20余家醫院共同參與的“中藥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植物醫學領域有影響的雜志《植物醫學》(《Phytomedicine》,影響因子4.18)。
科研人員研發出基于呼出氣揮發性有機物指紋的新冠肺炎無創快速篩查技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在世界多地仍在持續,COVID-19的快速篩查對于遏制其大流行、恢復正常生活至關重要。然而,現有的核酸檢測在檢測時間和靈敏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別是在核酸假陰性條件下解除隔離的漏檢風險。目前在重要公共場所只是采取防疫碼和體溫監測策略,這對于處于潛伏期的或無癥狀的患者的排查存在極大的挑戰。因此完全依靠核酸檢測仍
Nature子刊:成功建立新冠肺炎重癥模型,揭示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子機制
自2019年年底開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流行,全球死亡率居高不下,已經導致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COVID-19的臨床癥狀多樣,從發燒、乏力、干咳到呼吸困難,從輕度肺炎到急性肺損傷(ALI)和嚴重病例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均可出現。與SARS-CoV類似,SARS-CoV-2屬于
Science:揭示表達異戊二烯基化OAS1的人不會患上嚴重的新冠肺炎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巴西坎皮納斯大學和亞馬遜州腫瘤控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部分解決了為什么有些人對COVID-19的自然抵抗力比其他人差的謎團。
研究發現神經精神疾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且重癥病例及死亡等不良結局風險也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超過一年,給全球經濟和民眾健康造成了重創。在持續攀升的感染人數下,探究影響患者康復的因素引起全球研究者們的關注。截至目前,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們已發現造成患者不良結局甚至死亡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基礎慢性疾病等多種,也有研究發現新冠患者出現了譫妄等嚴重的神經、精神癥狀,然而新冠康復的結局與精神和神經疾病的關聯并不清楚。神經精神等腦疾病患者是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