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我國科學家研發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劑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目前治療艾滋病的主要方法,然而患者一旦停藥,HIV病毒會迅速反彈。同時艾滋病患者長期服藥也面臨藥物毒性積累和病毒耐藥等問題。因此實現停藥后的病毒控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目標。近期,我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劑LP-98,能夠有效治療、預防SHIV(一種HI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嵌合病毒),并且在部分恒河猴中
Cell:重大進展!利用改造的病毒樣顆粒在體內高效遞送基因編輯蛋白到宿主細胞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以將基因編輯蛋白以足夠高的效率遞送到動物模型的細胞中并顯示治療效果的方法。
PNAS:揭示口腔細菌牙齦卟啉單胞菌抑制機體抵御病毒感染的保護力的分子機制
來自路易斯維爾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口腔上皮細胞所產生的蛋白質如何保護人類機體免受通過口腔進入身體的病毒的細節,此外他們還發現,口腔細菌或會抑制上皮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加機體對感染的易感性。
Nature:揭示為何新冠病毒Alpha變體在與Beta變體的競爭中勝出
為了長期抗擊COVID-19大流行病,了解為什么SARS-CoV-2的一種變體比另一種變體更流行是至關重要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和德國弗里德里希-勒夫勒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平行比較不同的新出現的SARS-CoV-2變體的擴散和傳播,提供了重要答案。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VLDLR和ApoER2是多種甲病毒的細胞受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德克薩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至少三種相關的在蚊子、人類和動物身上共享的甲病毒(alphavirus)的多種細胞受體:VLDLR和ApoER2。更進一步,他們測試了一種“誘餌(decoy)”分子,發現該誘餌分子在細胞和動物模型的一系列實驗中成功地阻止了感染并減緩了疾病進展。
Nature:新冠病毒變體Omicron對大多數單克隆抗體有抗性,但新冠加強疫苗可中和這種變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Omicron變體對臨床實踐中用于預防高危人群患上嚴重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的敏感性,以及對以前感染過SARS-CoV-2或接種過疫苗的人血液中的抗體的敏感性。他們將Omicron變體的敏感性與Delta變體的敏感性進行了比較。他們證實Omicron變體對中和抗體的敏感性比Delta變體低得多。
Nucleic Acids Research:科研人員開發干擾HIV-1病毒組裝的RNA納米材料
近日北大未來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陳匡時課題組基于RNA納米技術發展了一種可干擾HIV-1病毒在細胞膜上組裝的RNA納米材料。該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 16.971),題目為“Rational design of self-assembled RNA nanostructures for HIV-1
Cell子刊:普通感冒冠狀病毒會阻礙對SARS-CoV-2感染的抗體免疫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之前感染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下稱普通感冒冠狀病毒)會阻礙對SARS-CoV-2(造成COVID-19的冠狀病毒)的抗體免疫反應。
Journal of Virology:昆蟲RNAi抗病毒免疫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溪團隊在昆蟲RNAi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依諾沙星(Enoxacin)通過增強昆蟲體內的RNAi抗病毒免疫,對多種病毒顯示出廣譜抗病毒活性。相關研究成果以Enoxacin shows a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diverse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