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董一洲團隊開發仿生納米顆粒遞送mRNA,增強癌癥免疫治療
針對T細胞共刺激受體的抗體目前已被開發用來激活T細胞免疫,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應用。然而,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往往缺乏共刺激分子的表達,這可能阻礙抗體介導的免疫治療。癌癥免疫治療包括多種刺激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方法,包括癌癥疫苗,基于細胞的治療,免疫檢查點阻斷,單克隆抗體,基于mRNA的免疫治療和納米顆粒介導的免疫治療。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
華人科學家Cell子刊新發現:癌癥免疫治療新靶點——HRH1
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在宿主抵抗癌癥的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然而,癌細胞可以與腫瘤免疫微環境共同進化,并發展不同的策略來躲避T細胞的免疫破壞。由于各種T細胞抑制信號,例如CTLA-4和PD-1/ PD-L1,腫瘤浸潤性T細胞常常表現出功能障礙,無法清除癌細胞??笴TLA-4和抗PD-1/PD-L1抗體作為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在部分癌癥患者中產生了顯著
PD-1依賴的CD137協同刺激的癌癥免疫治療提供了局部腫瘤殺傷而無全身毒性
細胞表面受體CD137的表達已經被證明可以通過與其天然配體4-1BBL的結合來增強抗癌T細胞的功能。
癌癥免疫治療新靶點DDR1有何不同?
腫瘤免疫治療是繼放化療、靶向治療之后的又一把抗癌利器,但其治療效果往往受到腫瘤微環境(TME)中免疫抑制作用的影響。TME中不僅存在多種免疫抑制細胞和細胞因子,還有一層細胞外基質(ECM)組成的“物理屏障”,嚴重影響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浸潤,大大降低了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效果。最近,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向腫瘤外的這層物理屏障發起
Gut:幽門螺桿菌感染對癌癥免疫治療效果的不利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確定了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是否會降低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利用小鼠模型,作者評估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基于疫苗的免疫療法在減少幽門螺桿菌感染小鼠的腫瘤體積方面是否有效。在人類中,作者評估了幽門螺桿菌血清陽性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阻斷治療的療效之間的相關性。作者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胃微生物區系影
Nature最新發現:癌癥免疫治療新靶點——細菌肽
先前已有研究表明人類腫瘤中定植了多種細菌,它們可以影響腫瘤的微環境,例如引起炎癥或局部免疫抑制。這可能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對腫瘤的反應發生改變,并可能改變對治療的應答。但是,腫瘤內的細菌本身能被免疫系統識別嗎?來自以色列Weizmann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文章證明,細菌蛋白片段(細菌肽)在腫瘤細胞表面被呈遞給
Cell:癌癥免疫治療新靶點——PHD3
肥胖已被證實與10多種癌癥的風險增加,以及更差的預后和生存率有關。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鑒定出一些驅動腫瘤生長的肥胖相關過程,如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癥,但對于肥胖和癌癥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詳細理解仍不充分。來源:Cell 12月9日,最新發表于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們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肥胖會使癌細胞在與腫瘤殺傷免疫細胞爭奪燃料的
Cell:癌癥免疫治療新靶點——SerpinB9
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serpins)參與調節機體內許多重要的生命過程。先前已有研究證明SerpinB9(Sb9)可以保護腫瘤細胞免受顆粒酶B(GrB)誘導的細胞凋亡,Sb9是GrB的生理抑制劑,GrB在被細胞毒性淋巴細胞遞送到靶細胞后能引發細胞凋亡,但是這種保護作用還需要在體內研究中進行綜合分析。11月25日,在Cell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
Science:重大進展!腸球菌噬菌體竟可增強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
2020年8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腸球菌(Enterococcus)屬腸球菌屬,為革蘭陽性(G+)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及人和動物消化道內,既往認為腸球菌是對人類無害的共棲菌,但近年研究已證實了腸球菌的致病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腸球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升高。在需氧革蘭陽性球菌中,腸球菌是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內感染致病菌,不僅可
Angew Chem:我國科學家開發D型肽抑制免疫檢查點用于癌癥免疫治療!
2020年7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的免疫系統應該能夠識別并殺死腫瘤細胞。然而,許多腫瘤欺騙了免疫系統。例如,它們誘導所謂的T細胞免疫檢查點來關閉免疫反應。在Angewandte Chemie雜志上,科學家們介紹了一種新的免疫腫瘤治療方法。他們的方法是基于穩定的"鏡像"肽對免疫檢查點的特異性封鎖。T淋巴細胞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免疫檢查點,一些激